房企接连暴雷、市场持续萎缩……陶企“活下去”做好这6点

近几日,碧桂园的两笔美元债未能按时支付票息,暴雷风险引发市场恐慌,许多陶瓷人开始担心,碧桂园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恒大。无独有偶,据不完全统计,已有超过30家知名房地产企业暴雷……作为与房地产高度关联的行业,哪怕下游房地产打个“喷嚏”,都会对陶瓷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
还有一组来自行业内的数据:今年上半年全国陶瓷砖产量同比减少15.10%,单月产量均低于去年同期。但即便如此,市场依然严重供大于求,大量陶瓷厂家面临库存爆仓、停窑减产的压力,市场需求萎缩与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愈加凸显。

冷冷清清的市场、哀鸿遍野的商家、焦虑迷惘的陶企……行业正经历着最严峻的考验。

这个时候,不是拼规模,拼增速,而是看谁基础牢、实力强,看谁挺得住,活下去。企业之间比拼的是内功,是其综合实力。谁能够在一波接一波的冲击中屹立不倒,谁才能笑到最后。

凛冬已至。对于陶企而言,做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:

一、做好过冬的准备。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面对复杂多变而又“黑天鹅”频发的市场环境,企业经营者在做最大努力的同时,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,千万不要心存侥幸。如果接下来的形势更加严峻、竞争更加激烈,企业该怎样应对?自己能坚持多久?有没有好的转型思路和方法?要从思想上、行动上高度重视冬天的来临,做好过冬的各项准备,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市场环境的残酷。

二、保持充足的现金流。大家都知道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,不管你有多大的应收,但在没有到账之前,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,而应付款项,尤其是银行贷款、员工工资、供应商的货款、保险、税金等,这些都是刚性支出,到期就必须支付。一旦逾期,将会影响企业的信誉。

许多企业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出局,而是因为现金流短缺而倒下。尤其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,企业稍有风吹草动,将让多年积累的信誉出现雪崩式垮塌。企业经营者,必须未雨绸缪,作好财务规划,甚至是相对保守的财务规划,保持合理的现金流,维持企业的良好信誉,才能让企业持续经营下去。

三、严控投资经营风险。许多企业被洗牌出局,不是因为竞争太过激烈,而是因为被风险所吞噬。当企业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,就会漠视风险的存在。综观多年来行业被淘汰出局的陶企,一是因为本身实力不够,而又盲目投资,最终造成资金链短缺,二是经营过程中对风险管理不到位,尤其是战略合作,工程业务,让企业陷入经营困局。

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通道,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、规范,持续、平稳、健康地发展才是企业经营的王道,宁可错过,也不可做错。此外,要靠发展来解决当前面临的危机。许多困难和问题,陷入当下的环境中是无法找到解决答案的,而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,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。

四、向管理要效益。行业上升期,企业管理得好,可以多赚点,管理得不好,那就少赚点,但目前行业已进入下行期,许多企业已逼近亏损的边缘,因此,企业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,向管理要效益,从干毛巾里拧出水来。

对于陶企而言,降低采购成本,减少管理费用,节能降耗,降本增效,优化流程等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课。通过提升管理水平,将企业的优等率、收成率、开窑率、产销率、回款率、单位生产成本、人均产值等指标一步步向行业先进水平看齐,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,夯实企业的生存基础。

五、精减业务,轻装上阵。企业赚钱的时候,大多喜欢跨界投资,以寻求新的赛道和增长曲线。然而,残酷的现实证明,许多投资项目都如同鸡肋,并未能真正助力企业转型,或成为新的增长点。面对日渐严峻的市场形势,企业经营需要做减法,需要将有限的资源放在核心业务上,继续突出自己的长板,同时将那些非核心业务、不赚钱的业务,长期亏损的项目、子公司,大刀阔斧地进行裁减,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支出,让企业轻装上阵,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保持领先的市场优势。

六、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变。对于企业经营而言,管理者的思想、理念、经营风格是决定其命运的关键因素。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,传统的做法、成功的经验,许多时候正变为企业迭代精进的包袱。企业经营理念必须时时更新,与市场接轨,才有可能逆势翻盘。这也是许多企业大量高薪引进年轻管理者的原因所在。

疫情三年,许多人的三观都已发生了改变,更何况企业的经营理念。在错综复杂的信息时代,传统的经营模式正遭遇巨大的挑战,如:消费市场的年轻化、产销模式的数字化、品牌推广的娱乐化、终端渠道的社区化、新品开发的个性化、直播带货的网红化……每一个风口、每一种趋势,都需要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应变之策,加快转型升级,跟上时代变化的节拍,才有可能获得一线生存下来的机会。